殼牌在台灣
殼牌是一個跨越兩個世紀的世界品牌,在台灣已有上百年的歷史。
清朝光緒年間,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在現在台北捷運淡水站邊的鼻頭仔,購地興建油庫以及倉庫,利用當時通航之便,將油品輸入台灣銷售。隨後台灣依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,荷蘭皇家殼牌集團於是在1900年,於日本成立「太陽石油公司」,由該公司負責殼牌在台灣的業務。該油庫及倉庫於2000年時,捐贈給新北市淡水文化基金會,幫助淡水推展當地藝文活動。淡水文化基金會接手後,以7年的時間完成古蹟修復工程,於2011年11月正式以「淡水文化園區」對外開放參觀。園區內設有「殼牌故事館」,常設展出殼牌倉庫的歷史、發展沿革。該園區現在也是淡水社區大學所在地,同時不定期舉辦各項藝文展演活動,對於活化淡水的文創發展與國際文化交流有相當大的貢獻。
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,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在台灣的業務委由"麒麟公司"總代理。直到1979年,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再度以"蜆殼太平洋發展公司台灣分公司"的名義,重新展開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在台灣市場的直接經營,並於1988年正式成立台灣殼牌股份有限公司,營業迄今。
然而近年為了因應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全球戰略布局的新趨勢,台灣殼牌逐步將化學品、工業以及車輛用潤滑油的業務,轉型為透過總代理或是經銷商的銷售方式,繼續為顧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。大宗油品貿易、液化天然氣、船舶用潤滑油等業務,則隸屬台灣殼牌股份有限公司的直接營業項目。
殼牌全球
殼牌全球
荷蘭皇家殼牌集團於 1907 年成立,然而我們的歷史可追溯到 19 世紀初期,Samuel 家族在倫敦銷售貝殼的一家小店。
今天,殼牌是全球主要的能源公司之一,雇用員工人數約為 82,000 人,並在 70 多個國家營運。我們的總部位於荷蘭海牙,而我們的執行長是 Ben van Beurden。殼牌集團的母公司是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(於英格蘭和威爾斯註冊成立)。
我們的策略,是鞏固我們在石油和天然氣產業的領導者地位,同時以負責任的方式,協助滿足全球的能源需求。安全及對環境和社會負責任,是我們營運的核心價值。
我們的宗旨
我們認為未來數十年,石油和天然氣仍將是全球能源結構至關重要的部分。我們的職責是確保我們以對環境和社會負責任但可獲利的方式,提煉和提供能源資源。
我們旨在與我們的客戶、我們的合作夥伴和政策制定者密切合作,促進更有效率和永續利用能源和自然資源。
我們的員工
我們的員工通力合作,進行最創新和令人振奮的能源專案。多元化的人力和具包容性的工作環境,對我們的成功至關重要,可提出更偉大的創新和更好的解決方案。
專業訓練、發展計劃和不斷的支援,代表我們的員工,可以得到發揮自己潛力的每個機會。而我們的領導計劃,讓有才能的個人,可成為未來能源產業的領導者。
2018 年殼牌簡介
我們在 70多個國家營業
平均員工人數為82,000人
每年出售7,1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
我們擁有 21座煉油廠的股份
我們每天生產的石油相當於 370萬桶
2018 年財務績效
營業收入:3,884億美元
營業利潤:239億美元
資本投資:248億美元
研發投資:9.86億美元
2018 年永續發展的成就
全球各地的自願性社會投資支出 1.13億美元。其中:
- 針對社區發展、救災、教育、衛生和生物多樣性支出大約4,700萬美元;以及
- 我們的企業發展、STEM教育和能源取得的全球三大策略主題支出大約6,600萬美元。